同样的覆土方法,不过这次李君阁是把刀刃那一面敷厚,把锯齿那一面刮了出来。

将长刀放龙窑上烘着,李君阁将包裹上泥土的小刀送入了炉膛。

然后找来一个斜开口的竹槽,开口很长,底部离槽底有一段距离,可以盛放不少油。

将竹槽里外抹上泥烤干。

往里边倒了半槽椰油,量好分量后,又将油倒入陶碗中烧起来。

将内衣弄湿拧去水,折叠起来随时准备灭火。

待油烧热,小心地将油倒回到竹槽里。

这时候就要块了,将竹槽架成微微倾斜,让下面的油变深,将刀片取出,刃口正向下方用切肉的姿势放进去,然后送入筒底完全浸没。

油立刻就沸腾了,不过却没有着,因为刀片已经全部浸入到油里边了。

反复提起来浸下去几次后,将刀片移入冷油中冷却。

等到将所有东西放置妥当,李君阁开始检查刀片。

敲去已成硬壳的覆土,李君阁可以看到小刀刃口处漂亮的烧刃花纹。

在砂石上随意磨了一下,露出一些金属部位,李君阁拿钻头尖端在刃口边缘轻轻划了一下。

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反观钻头尖端,出现了一个小亮点。

钻头油淬后的硬度,李君阁估计在五十七度左右,那这把覆土烧刃的小刀,刃口硬度李君阁估计达到了六十!

覆土烧刃的精妙之处在于,刀刃冷却快,在刃口的钢铁内部会形成高硬度的晶相;而覆土厚的地方冷却慢,那里的最后形成的晶相不是脆硬,而是保持了韧性和弹力,使得刀子既坚且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