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1页

司马光七岁通《春秋》,怕就是通过这样的授课方法吧?

嗯,明天不能再像以前那般单讲《咏梅》了,还得找找别的资料充实一下教学内容。

这时候一句诗从脑海中跳了出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原诗是怎样来着?张老师自己都已经记不全了。

在电脑上查询了一下,哦,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个好,这个和王安石的《咏梅》正好形成对比,因为季节的变化,梅花和雪给诗人的印象各不相同。

同样是咏梅,王安石那首应该是隆冬季节,大雪完全压住了梅花,加上改革在政治上被孤立,因此他才会这样写,是一种孤高不屈的意味。

而卢梅坡的《雪梅》,则应是初春雪花半化之时,心态也平和,因此笔下两者势均力敌。

对了这里可以提醒孩子们日常观察要仔细,再认真品味一下两首诗里梅雪的细微差别。

还有还有,古诗中常把梅,雪齐咏,以比喻高洁的人品,不畏严寒的傲骨,这个孩子们也应该可以理解的。

哈,这里应该还可以插一个小故事进去,哎呀只记得和苏东坡有关系,再查查……

啊,查到了,在宋代曾经有人用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去问苏东坡,为什么这两句诗只能形容梅花,不能形容桃花和杏花?苏东坡不禁莞尔:“用于桃杏诚亦可,惟恐桃杏不敢当耳!”。

这个故事怎么才讲得好呢?对呀,孩子们早学过“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啊。

杏花,桃花,从这两首诗里就可以看出来,代表的是春天的热闹,热情,不甘寂寞。

而林和靖的诗里充满了清幽孤冷的气息,因此这首诗只可能是写梅花,所以苏东坡才会开玩笑说桃花杏花“不敢当”。

嗯,这下还复习巩固了一下老诗,孩子们也领会到了老诗的诗意,不错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