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页

“除口头传承之外,还频繁地作为连环画、漫画、小说、诗歌及卡通电影、漫画等的题材使用,在明治初年即收入小学国定国语教科书中,可以说,日本人无一不是在这个故事熏陶下长大成人的。”

“在日本人心目中,桃太郎是一位无可争议的英雄,他人小志大,勇于进取,征服了鬼岛,获得了财宝。这种大无畏的开拓奋斗精神早已成为日本人的一种人生信念。”

王珍珍不愧是老师,讲解起来非常细致,让一旁的马小玲频频点头,显然她所了解的故事也是这样。

辛寒不屑的一笑:“可我却听过另一个版本,你们想听听吗?”

马小玲见辛寒的表情,有些来气:“好啊,我就看看你能有什么别的见解!”

“我听过的说法很特别,所谓的桃太郎征伐鬼岛,带回金银财宝,是地地道道的军国主义强盗行为。”

辛寒的话,让马小玲和王珍珍都是一愣,前者更是道:“喂,你别胡说啊,这可是童话,民间故事,怎么扯到强盗上去了?”

辛寒一摊手:“那财宝是桃太郎的吗?他去人家里,把人打了一顿,抢了财宝,回到日本就成了英雄?这不是强盗国家是什么?”

“你这是歪理!”马小玲想了半天。

辛寒耸耸肩,将雪茄扔了出去,落在雪地中,发出“嗤”的一声:“这可不是我说的,这是鲁迅先生的好朋友,日本学者‘内山完造’说的!”

“他在《中国人生活风景》一书里,把《桃太郎》和《西游记》的故事作比较,认为玄奘法师带着猴、猪、龙三种动物去西天,历尽千辛万苦,为的是取经和发展精神文化。”

“而桃太郎带着猴、山鸡和狗去鬼岛征伐,则是为了掠夺财富。”

“《西游记》里唐僧一行去西天取经,行程十万八千里,往返十四年,来龙去脉交代得清清楚楚,玄奘法师本人就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桃太郎》的故事纯属想象,鬼岛更是子虚乌有,这表明日本人有一种一厢情愿的教化、统治其他民族的意识。”

“桃太郎故事揭示了日本的国民特性,尚武与对外扩张,强者崇拜和现实主义的生存态度,恃强凌弱的两面性。”

“日本凭着以弱胜强,以小搏大这种精神信念,在适当的时机可以创造奇迹,滥用这种信念,则会造成灾难,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最可气的是小日本把桃太郎的故事写进了教科书,潜移默化下一代,让他们潜意识里就充满侵略,掠夺的劣性,一旦有机会,这种劣性还是会爆发出来的。”

王珍珍和马小玲听得一愣一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