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参观赵国

明末逐鹿天下 风啸木 2354 字 5个月前

城内的移民,也会更有安全感。

移民太过金贵,尽量减低意外死亡的情况。

他们正走到大街上,看到一队士兵押着数十名,穿着简单棉衣的土著男子,向城外走去。

赵王苏熊看到众人眼神中的疑惑。

他介绍道:“这些都是我们俘虏的土著部落青壮年。謄

美洲这里缺乏大型的牲畜,翻耕土地舍不得用牛和马,它们主要作用是繁衍种群,生出更多的小牛和小马。

主要粮食,土豆和玉米又不需要精耕细作。

赵国耕地主要靠人力,汉人移民哪怕不识字,也能做一些木匠泥瓦匠等更精巧的活计。

耕地这种重体力劳动,主要靠美洲这里的奴隶。

土著部落俘虏的女人,分配给立功的移民。

这也实现了,我们分配老婆的承诺。”

魏王苏虎等人看着这些土著俘虏。謄

这将是他们之后建国,主要的廉价劳力。

这些人的长相,与他们相差不大。

根据大华国内的经验,外貌相差不大的俘虏,特别是没有文化传承的群体。

除了少部分人,第一代俘虏很难融入社会之中。

但是第二代,特别是混血的第二代,很容易就能融入社会。

他们学习华夏文化,成为真正的国人。

只要能挺过建国初期,之后的情况会越来越好。謄

土著部落的存在,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赵王苏熊带着众人来到军营之中。

赵国军队穿着盔甲,腰间别着亮闪闪的钢刀,正在练习火帽枪的准度。

赵王苏熊提醒道:“军队才是我们在这个陌生地方,安身立命的保障。

国家可以穷一些,咬咬牙就能挺过去。

粮食可以少一些,大不了一天吃两顿,多捕猎一些鱼和野兽。

唯独军队,必须要重视。謄

懦弱的军队,无法在这里生存。”

赵王苏熊说完之后,他轻笑一声,道:“你们都是将军,肯定会极为重视军队。

不知道前往非洲的郑王,他这个文官出身的人,能否在当地活下来。”

魏王苏虎等人,看着赵国军队军容整齐,纪律严明,军人的枪法还非常准。

这些人已经不再是新兵,都是非常熟练的老兵。

上过战场的熟练老兵与毛毛躁躁的新兵,他们这些沙场宿将,一眼就能看出来。

魏王苏虎看着赵国士兵的装备,火帽枪他能理解。謄

子弹需要的加工技术太高端,以赵国的工业实力,根本没办法制造子弹。

退而求其次,火帽的制造,只需要有最基本的化工业。

大华培养的大学生,他们花费高价能招募。

只要不缺原料,火帽这种简单的化工产品,哪怕是手工式生产,都能供应不多的军队。

火帽枪也是低端的后膛枪,它怎么看也比前膛枪的射速高。

魏王苏河看不懂的情况,赵国的士兵,怎么会重新穿上铠甲。

他跟随皇帝苏河起义以来,除了在早期穿过盔甲。謄

火绳枪大量装备军队,盔甲就不在装备军队。

魏王苏虎把他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

赵王苏熊笑着解释道:“这件事情很简单。

盔甲的成本极高,它防备火器的能力又不强。

咱们在国内不装备盔甲,那是因为对手也有火器,新兵补充又比较容易。

我们现在面对的土著部落,他们最先进的武器,也只不过是弓箭。

盔甲对于弓箭的防护,数千年的战争,证明它的实用性。謄

手下的军队,想要补充非常困难,阵亡一个都会让我们极为心痛。

盔甲能保护士兵,免受土著部落的攻击。

穿上盔甲的性价比极高,当然要大量装备盔甲。”

赵王苏熊的这一番话,让魏王叔虎等人意识到,他们以往的经验,不能套用在美洲这里。

必须要根据这里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战略与战术。

他们在赵国军营参观,吸纳赵王苏熊用血与泪总结出的经验。

他们在军营之中逗留很久,大有收获之后离开军营。謄

他们一行人赶往赵国的码头。

赵国还是太小了,只有黄金城这一座城。

城外最重要的地方是金矿,赵王苏熊不准备带人参观军矿,码头是第二重要的地方。

他们走在道路上,看着道路两旁开括出的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