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皇后教子

明末逐鹿天下 风啸木 2105 字 5个月前

但他遇到几位废物儿子,没有一位嫡长子能脱颖而出。

李世民最终在老年,选择还算出众的李治成为太子。

二宫之争这种方式,能有效选拔出出色的太子。

唯一的缺点就是费儿子,让皇室同室操戈。

你父皇极度自信,认为他能选拔出合格的太子,不会采取这种养蛊的方式。

但你父皇对于首相的选拔,却采取二宫之争的模式。

你父皇一直让多个中意的大臣,通过互相碰撞,选拔出首相。

唐朝三角制衡运用出色的人,那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他是通过宰相和节度使,分太子的权力,通过大臣压制太子。

太子没有上位时,他的权利受到文官和武将共同的打压,无法威胁到皇帝。

太子上位之后,通过皇权从文官武将手中夺回权力,掌握至高无上的皇权。

唐玄宗李隆基要不是昏庸,导致安史之乱爆发。

他这个方式,能一举解决唐朝皇室传承混乱。

三角制衡方式,在宋明两朝得到发展。

宋明朝皇室传承,没有再像唐朝那样,皇子动辄灭族。

但三角制衡方式,对于太子也有一定的要求。

明朝多位皇帝,他们上位之后,都没有能力从文官手中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利。”

苏蜀听着母后的介绍,他对于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储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他听到母后讲完,说出自己的看法:“母后的意思,父皇大概率选择更加稳定的三角制衡方式。

帝国现在的情况,严格的文武分立,确实更适合三角制衡方式。

这样说来,儿臣一旦成为储君,儿臣的老师,钱明义首相必然会罢相。

儿臣与海军关系更好,下一任大都督必然是陆军出身。”

皇后王文君看到儿子苏蜀很快就能接受她的说法。

她点点头说道:“蜀儿,你考虑的很全面。

你成为储君之后,无论是看到你父皇更加喜爱某一个皇子。

还是见识到,你的老师钱明义突然之间与你交恶,大都督对于你的请求婉言谢绝。

这都是非常正常的情况,处在他们的位置上,必然要这么做,要不然就坐不了那个位置。”

苏蜀神色平常的点点头,他能听出母后没有在话中说出来的意思。

父皇不到最后一刻,绝不会放弃手中的权力。

父皇选择培养太子的能力,让太子提前接触朝政,并培植自己的势力,这已经是巨大的恩典。

聪明的皇帝不会放权,失去权力的皇帝,晚景都会非常凄凉。

别说是在皇室,哪怕就是平民百姓之家。

家主没有咽气之前,他也不会把家产分给儿女。

真有拎不清的家主这么做,晚景必定凄凉。

这世间最不能考验人性,人性根本经不起考验。

世间万事都能在史书上,找到只言片语,史书的每一页,都散发着血腥味儿。

苏蜀知道这种事情,最亲密的老师都不会教导他,唯有母后才能无所顾忌的教导他这些事。

一位水平高超的母亲,对于皇子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知道唯有今天,母后才打开话匣子,把相关的问题给他说透彻。

这种事情不能总说,毕竟要考虑父皇的感受。

苏蜀起身求教道:“母后,如果我真成为储君。

怎样在表现自己能力之时,又不会让父皇感受到威胁。”

苏蜀在史书上看到过,太子如果让皇帝感受到威胁。

除非是向李世民、李隆基那样夺权成功,要不然下场都很凄惨。

皇后王文君用手敲着桌子,语气严肃的告诫道:“最关键的一点,认清楚自己的身份。

只是太子,而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

太子即是皇子又是臣子,做事情要有边界感。

父皇交代或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要勇于承担起来,表现的不能怯懦。

这些太子哪怕是不知道,太子宫的老师也会教导。

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类其父。

一位有抱负的君主,他最关注的一点,那就是自己定下的政策能否延续。

自己定下的政策能延续,不会导致人亡政息的情况。

哪怕是太子不算聪慧,皇帝都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