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求字

周至闻言大喜,抬起头来,眼中又重新充满了希望:“谢谢师祖祖,这个表字好,谢谢师祖祖。”

辜幼文也笑了:“当真是好孩子。”

金代韩道昭,《五音集韵》的作者,曾经有一段著名的论述:“切韵者,本乎四声,纽以双音,叠韵欲使文章丽,则韵调精明于古人耳。或人不达于文性,便格于五音为定。”

后人评价《五音集韵》这部书“颠倒音纽,有乖古例”,但是同时也提出“然较诸不知而妄作者,则尚有间焉”。

意思是这位编书的时候虽然用了颠倒字纽的体例,颇为出格,但是起码是个内行。

相比那些不懂还乱写的,还是超越出了老远的距离。

这部书周至也没有读过,但是韩道昭这段关于声韵的论述是韵学里的经典语录,哪本书都绕不过去,周至却也是知道的。

辜幼文选取这段论述中的“达文”二字,作为周至的表字,既是对他鼓励,也在暗示他,这道门永远是开着的,只不过需要周至自己,一步步走入门来。

而很明显,周至已经领会到了这层意思,也让辜幼文感到非常欣慰。

大学者时间和精力都非常宝贵,留下论文,周至和池薛荔也不敢多打扰两位大学者,便行告辞。

“父亲,少年英才啊,何不收而育之?”待到送走两人后回来,辜振铎向辜幼文问道。

他是早已经动了收徒之心,却不料老父亲竟然还如此谨慎。

辜幼文叹了一口气:“为难就为难在……的确是少年英才啊……”

“父亲,这是何意?”

“少年英才,前途就未可限量,这孩子的未来,会在几十年方丈小书房,一张冷板凳上吗?”

“这……”

“虽然这部论文的研究部分还没看,但仅从这孩子的田野调查报告,就足以窥见其价值,焕章带的中文系本科生里,啊不,就算是你带的学生里边,又有几个能做出这么扎实的东西来?”

“虽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方言有天生的优势,可夹川那么多人,谁想到过要做这件事儿?谁看到过自己寻常使用的语言的价值?”

“你也听薛荔说了,这孩子三篇文章,两次上了省级刊物,一次上了国家级刊物。从和他的谈话里,大致也能知道他的古汉语修养和水平。”

“这样的孩子,今后必然会遇到各方招诱,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六年之后,他还会不会保持现在的兴趣,现在的想法,现在的方向,真的不好说啊……”

“何况就算这孩子最后不选择走这条路,对我们一门来说,固是可惜;然而对孩子自己,却也未必不是明智的选择啊……”

辜振铎不禁默然了,最后也叹了一口气:“那就等他考进蜀大再说吧。”

“呵呵呵呵……秉文你着相了。”辜幼文摇头:“全国各所高校的中文专业,蜀大排名只在第七,你凭什么认为人家就只会选择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