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争议

蒋主任笑道:“沈周对黄庭坚的评价是:‘黄文节公随大小真行,俱有一段不可屈服、不可磨灭之气。今俗子喜评苏、黄二公,盖用绳墨尺度,是岂知书者哉!余谓文节公书,郁郁森森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

“可巧的是黄山谷当年推许苏东坡的评价,也是‘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他人终莫能及。’”

“今天肘子评价沈周,也是‘弹性’和‘即将喷发的生命力’,要是沈周在此,当要引肘子伱为知己了。”

“这么说我分析对了?”

“不然,你这话其实还是有问题。”蒋主任笑道:“以书法真迹断定画作是真品,对于沈周来说,却不一定就正确。”

“这是为何?”

“因为沈周是一个性格随和的人,一生都保持了天真烂漫,还非常有趣。”

“有人讨画,他大抵答应,无论贩夫,还是大官,并不问对方有钱还是没钱。以致于朋友写诗笑他:东归要了南游债,须化金仙百亿身。”

“有位太守求画,沈周为他画了一幅《五马行春图》。太守不知道‘五马’是太守的代称,有点不高兴:‘我只有五马,没有一人相随么?’沈周知道后又另外画了六个随从者送给他,还开玩笑说:‘无奈绢短,只画仪仗前导三对。’”

“后来这位太守上京,一路的大佬们李东阳等都跟他打听治下沈石田,言语间还颇为客气,太守才知道沈周的朋友圈子有多么高端。”

“公事外币太守回乡,亲自登门谢罪,沈周也没说什么,还乐呵呵地请他吃饭。”

“可这和不能以沈周书法真迹鉴定画作真伪,又有什么关联呢?”周至越听越纳闷。

“当然有关联啊,沈周在当时名气就已经很大,一有画作问世,就会引来无数的人模仿,好些赝品还仿得惟妙惟俏。”

“而最绝的是有不少人拿着赝品当真品,还小心翼翼地求告到沈周的门下,请求他在画作上留下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