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博士水平

这是一个会意字,以为人被截肢,砍掉一只脚,这是古代一种残酷的刑法,叫陵刑。

根据这个意思,后来就衍生出汉语里面“欺上陵下”,“陵折”,“陵虐”等用法,再后来的欺凌,凌辱,凌驾,其实也是来自这个字的讹变。

然而还有一个字形,也是一个人,两脚一长一短,不过在旁边还多了一个代表山丘,高埗的山的侧写形状。

这个字根其实就是“阜”,代表山崖边的石蹬,后世还演化成了左包耳旁。

因此很多左包耳旁的字,也和它的指示有关系,比如阶,陡,降等。

回到甲骨文的“陵”,这个字就好像一个人在攀登阶梯,作为动词就有升,登,超越的意思,比如陵云,陵霄,后来演化为凌云,凌霄,凌迈等用法。

而作为名词,则有高处,大土山等意思,比如山陵,陵墓。

通过分析,周至认为“陵”在甲骨文时期本来就是两个字,一个代表刑法,一个为攀登之形。

攀登之形的那个字是形声字,在刑法陵的边上加上石蹬,就变成了山陵的陵。

当然这样的解释也不一定就对,因为登山的形状画成图形,攀登阶梯双腿也是一直一曲的状态,因此也可能是纯取意。

不管是那种,发展到金文时期,单字的“夌”基本消失了,陵作为固定用字被广泛使用。

等到许慎写《说文解字》的时候,对陵字还包含“陵折”,“陵虐”的意思就不知道来源了,于是先解释了“陵”是大土丘的本意,然后认为这个字引申出了“以上压下”的意思,因此才有了“欺压”的意思,最终发展出类似“陵折”,“陵虐”这样的词汇。

很明显这就是许慎不知道甲骨文里,“陵”的本字还有刑罚这层意思,强行硬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