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 不能迷信科学

经过周至分析,导致这些手卷伤损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密封保存法绝对是最大的原因。

密封保存法不是不可以,但是有个前提,就是密封之前,藏品的湿度、清洁度,都需要达到标准。

还有就是为了保持纤维的柔韧度,长期卷起来存放也是个问题,需要定期舒展开来释放一下“应力”。

虽然做到了避光和阴凉,但是却没有通风,之前画作上的灰尘、油汗、最可怕是微生物和霉菌等,非常容易导致病变。

还有就是手卷上含有大量的丝织品,编织产生的缝隙非常容易留存这些东西,然后被卷入画中,即便抽取真空,也不是完全没有氧气,留存在织物缝隙间的空气也足够它们有所作用。…。。

作用完之后,剩下的厌氧菌又可以开始二次作用,而长期绝对一致的湿度,也会让手卷发生大的问题,就是一旦解开手卷,会由于突然的环境变化导致手卷急剧毁坏。

许多古墓中的壁画,西安兵马俑上的彩绘,长期泡在水中的竹简,都会因为这个原因毁掉。

所以古人保管书画的方法其实是最理想的。

首先就是注意清洁,古人欣赏珍品之前,往往还要焚香沐浴,斋戒净手,除了仪式感外,不能说就没有这样的原因。

到了现代,观摩手卷作品时,就应该戴上口罩手套。因为手再干净,也含有油脂、汗渍、灰尘和霉菌等污染物,指甲也会划伤藏品。

观赏时人与书画保持一米半左右的距离,最好两者之间还存在物理隔断,以免讲话时唾液飞溅到书画上。

古人日常收藏,要用函套,画匣。画匣的材料也非常讲究,松木之类油性较大的木材,需要经过处理,避免油脂污染纸张。

古代讲究的画匣一般是多层材料复合,外层是防虫樟木,中间为细腻坚密的楠木,最里层还要用上等丝绸为内衬,手卷本身还要用锦袱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