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 写作文

李老三三人在操盘研究室里边忙,周至一个人在文保办公室这边忙。

将照片清洗出来后,周至挑出一些有价值的照片,还要将底片从“负片”转为“正片”。

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准备幻灯片,结合考察报告,将来要去向学校和基金会理事会汇报。

虽然李、林、周三人自己就是捐款大户,但是基金会的大户却远不止三人,还有无数的长辈出于对三人的信任,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东西出东西,凑够了上亿的资金给几人运作,当然不能任性行事,不管对内对外,都要对各方有一个交代。

这些笔杆子上的功夫李老三和林婉秋都不够看,自然都要落在周至的身上。

对于周至来说这篇文章不难写,就基金会前期赞助各个单位进行实地勘探考察,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石宝寨考察研究暨就地保护方案,桓侯庙考察研究暨异地搬迁保护方案,还有震惊全国的云阳故陵楚国景氏墓群大发现,高家镇旧石器文化遗址大发现,酉水大溪新石器文化遗址大发现……

有了这几样大成绩打底,什么珍溪镇古建筑遴选,大昌镇古建群打包业务,让周至都感觉有些不好意思往考察报告上写了。

关键是前面几项还属于投入小,成果大;而后面这些古建筑的遴选,拆分和搬迁,却成了投入巨大,但是就考古与学术价值来说,完全都没法和前面几样相比的项目。

因此这报告就还得加工加工,不能让人看出如此明显的失衡。

于是周至提笔写道:“三峡沿江的古建筑,是这段流域上文明的记忆,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长江中游文化积淀。一旦损毁,文物本体及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都将不复存在……”

“不同时期的古建筑瑰宝,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与西方建筑迥然不同的建筑体系和艺术风格。依附于这些古代建筑和历史纪念性建筑中的石刻、雕塑、壁画、琉璃等,与建筑相得益彰,使建筑迸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蕴含着更深的文化内涵,这是其他历史文献,考古资料,文字描写所不能代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