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九十章 加法和减法

“现在只是基于运算逻辑的计算机还远没有走到尽头,而人类的智慧,还没能够将人工智能推进到这个高度而已。”

李老三砸着嘴:“我说大哥怎么每次提起肘子就夸,原来他们才好聊到一处去……”

其实这番对话要是被周至听见的话,又会有另外一番言论。

减法和加法,是人类科技历史上一对永恒的矛盾和命题。

减法和分拆,其目的自然是为了精简与明晰,以摈弃个性化,采取标准化为原则,达到批量大生产的目的,以极大地提高产能。…。。

然而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向而已。

另一个方向,却是统一和融合,其目的自然是为了生产更加复杂,更加精密,更加协调,单体产品价值更高的产品,其目的是提升生产的另一个属性——品质。

这两个方面其实一直都是相辅相成的,人类从旧石器,新石器,再到青铜时代,黑铁时代,机器时代,其实永远都是在一边做减法,一边做加法。

如果将视线从科技发展和生产发展中挪出来,落到社会层面上看的话,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制度,法律,风俗,各种施加在社会之上用于维护这个体系整体相对和谐运行的办法,其实都是加法。

总体来讲,数理逻辑的强项在于精简和明晰,也就是做减法,而文理逻辑的强项在于统一和融合,也就是做加法。

至于说哪一种逻辑成为人类的主流,其实只是看人类社会当前发展阶段更加侧重于需要哪一类逻辑而已,而绝不是把一种捧上天,而把另一种踩入地。

否则就是掉进了古代儒家治国理政的坑里,只不过反向重新掉一次而已。

当然周至没有听见,因此也就没办法发表这样的一通“高论”,他现在正在专心致志地研究一包资料。

准确说,是一件刑事案件。

一九七九年,秭归屈原纪念馆正式竣工,占地面积可达两万平方米,收藏了八百多件文物、五百多套有关屈原的书籍、以及三百多件古代名人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