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零七十四章 故事会有新版本

“总之吧,对于官搭民烧瓷和堂款瓷,还是要慎入。”周至笑道:“除非有十足的把握才行。”

所谓“官搭民烧”,就是明代中后期不再设立御窑,而是将官窑业务“外包”给民间窑口来完成,官方只负责支付成本,监督质量,烧出来的瓷器品质比官窑稍次,但总体来说,至少在整个嘉万时期,还是不差的。

空白期的精品有一部分也类似于此,而崇祯青花里的精品几乎无一例外的全是。

所谓“堂款瓷”,则是光绪时期一些品质达到了官窑等级,但是题记却不是官窑“大清光绪年制”的标准官窑题记,而是改以“大雅斋”、“玉海堂”、“宜春堂”、“济世堂”、或者“长春宫制”、“储秀宫制”、“坤宁宫制”等款识的瓷器,其中以落西太后“大雅斋”款的瓷器最为精美,这也和当时的政治风气有关。

光绪瓷工喜欢仿康熙青花瓷的毛病,最终也给自己时代专属的瓷器带来了一个好听的别名——小康,同时也是一个侧证,说明光绪朝民间窑口烧造的瓷器,品质和官窑已经可以非常接近了。

又因为年代靠近现代,造假水平也很高,后来的瓷工仿大雅斋,只要舍得工本,几乎可以乱真。

而对于光绪仿康熙来说,因为都是好品质的“官仿官”瓷器,而且上追的年代还不远,真假的辨别同样非常考验眼力。

所以也非常考验鉴赏者的能力。

而在能力没到之前,最好的做法就是“敬而远之”,多看少动。

藏友相见也是分外亲切,一顿饭吃了什么都没啥印象,主要龙门阵摆到了飞起。

张诚这段时间在文玩城里又听说了不少的故事,好几个支锅设局的那种反转又翻转的简直匪夷所思。

周至听得眉飞色舞,而他的故事更是别人想要知道的。

几件事情实在太大,在圈里想要低调都不可能。

醇王府六手卷的回归是轰动文玩界的大事儿,现在第一当事人就在面前,岂能有放过之理?

还有夹苎干漆三圣像的发现与移交,更是超过了所有人的认知,更对周至小小年纪,却能把心态拿捏得如此稳称,都竖起大拇指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