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大庆虽民风开放,可依旧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姑娘家与外男私相授受始终是件丢人的事情,因此刘嬷嬷这话不可谓不诛心,就差指着殷筝的鼻子,说此举是怕她借着佳节外出勾三搭四了。

偏殷筝就是能装出一副听不懂的模样,真心实意地说上一句:“还是夫人想得周到。”

然而殷筝越听话,刘嬷嬷就越提防她。为了防止逢年和过节两个丫鬟坏事,刘嬷嬷还将她们两个给叫去别的地方干活,只留下殷筝一个人在小佛堂。

殷筝逆来顺受,拿起笔安安静静地抄佛经,孤零零的身影看起来特别可怜,但殷筝从未和任何人说过,她其实很喜欢抄书,因为抄书的时候什么都不用想,脑子里会很安静。

于是花灯会的第一天,殷筝是一个人在小佛堂里度过的。

中午下人送来饭食,殷筝动筷前还给佛堂里供奉的佛像上了炷香,算是给自己找了个陪吃的。

下午殷筝继续抄佛经,最后一笔落下时,窗外已是夕阳如血,染红大片天空。

殷筝意犹未尽地搁了笔,微斜着身子靠到窗边,仰头去看窗外的风景。

殷筝身上有一半胡人血统,虽面容还是比较偏向中原人,轮廓柔美秀气,但仔细看就会发现,殷筝的眼睛是深蓝色的。

只是殷筝时常低垂着眼帘,长长的睫毛投下阴影,让那一双深蓝色的眼眸愈加浓郁,很难看出其与众不同的色泽来,只有像现在这样仰头看着天空,那双一直被藏着的眼睛才会流转出难以言喻的美来。

殷筝单手支着下巴,脸上浮出一股子倦倦的神态,半点不像旁人眼中怎么揉搓都不会生气的殷府二姑娘,更像是一只打着呵欠困倦不已的雪豹,美则美矣,却透着危险的气息,让人不敢靠近。

升日落,殷筝走出小佛堂时,各处檐下都已经挂上了好看的灯笼,她踩着灯笼投下的光,揉着酸疼的手指,往自己院子走去。对殷筝而言,抄书就像喝酒,虽能解一时之忧,偷来短暂的清闲,但酒喝多了头会疼,字写多了手会酸,都不宜过度。

况且明日便是十五,明日以后,雍都怕是再也不会有这么热闹的节日庆典了……

殷筝思索着,又算了下时间,在一个分叉口拐了弯,走向另一个方向。

没过多久,前方传来一阵欢声笑语。

殷筝抬眸,就见不远处有个丫鬟掌着灯朝她走来,那个丫鬟身后跟着殷家四姑娘殷暮雪,以及殷家的大少爷殷澈,再往后,便是殷暮雪院里的几个丫鬟。

他们像是才从外面回来,手里拿着不少东西,脸上也都带着欢快的笑意。

“二姐?”殷暮雪看到她,脸上的雀跃消散无踪,隐隐有些嫌弃之意,手里拎着的小花灯也不晃了。

“小妹。”殷筝同她打了声招呼,然后看向殷澈:“大哥。”

殷澈先是颔首,“嗯”了一声,然后又觉得自己这样太过冷淡,就没话找话,问她:“今日可曾出门看花灯。”

殷筝笑着摇了摇头:“夫人叫我去给她帮忙,有些走不开。”

说完,殷筝还看了殷暮雪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