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 你确定非他不可?

而且如果是这个年龄设定,再让中森明菜去演的话,就问题不大了。

至于男主角嘛,永山耕三认为四十岁出头其实不太合适。

男人过了四十岁,往往就稳定下来,很难再有激情。

最好是即将到达四十岁的三十九岁,这个时候是男人最焦虑的时期。

三十九岁的平凡男人,遇到自己喜欢的女人,突然爆发出热情,这才更具有合理性跟冲击性。

相反,如果是过了四十岁,不光年轻人不喜欢,中年人也不喜欢,会认为这太不稳重。

对于这些建议,曹志强觉得有一定道理,而且也不影响主剧情,于是都同意下来。

确实,原先的《101次求婚》,是1991年推出的电视剧。

1991年的日本,正好是“日元升值萧条”的尾声,也就是所谓的经济泡沫破裂事件。

这个事件给社会造成的动荡很严重,导致九十年代初的日本,跟八十年代初的平成景气时期完全不同。

可在1983年,虽然日本的社会现象,尤其是年轻人失业率已经开始上升,但总体来讲兵不严重,年轻人的焦虑感自然也不如九十年代初那么重。

至于年轻人的婚姻状况,虽然1983年的时候,日本年轻人的生育率跟结婚率就不太好了,但总体来说还算平稳。

也就是说,总起来看,这个时期的日本年轻人的焦虑感并不严重,反倒是消费欲望很高,对新潮的东西比较感兴趣。

《101次求婚》中主打年轻人的恋爱,再加上底层穷小子通过真诚跟热情来追上白富美,都是年轻人喜欢的题材,也是这些年轻人幻想中的人生。

简而言之,八十年代初的日本年轻人,随着整体经济的腾飞,觉得自己什么都行,干什么都没问题,是最牛逼轰轰的人群,而这个时期,也是日本最牛逼轰轰的时期。

什么《霓虹可以说不》,就是这时期的尾声出现的,由此可见这时期的日本年轻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有点像2023年的国人,也是各种自信且高傲,看不上除了自己国家之外的任何其他国家,包括世界第一的米国。

总体来说,这个时期的日本年轻人,看不起其他比自己更强的国家,比如米国,但对那些比自己差的国家,反而比较宽容,比如我国。

但这种宽容,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宽容,并非是后世那种直到追不上后干脆躺平的宽容。

对于这种心理,曹志强不做评论,但自己的电视剧要想火,就必须让年轻人喜欢。

正如永山耕三所言,这部《101次求婚》,主要的受众其实就是十八岁到四十岁以内的年轻人。

既然如此,就要在细节方面做出调整,调整到最能引起年轻人共鸣的年龄段。

所以虽然在曹志强看来,改变那点年龄无关紧要,但永山耕三却很重视这点,认为年龄很重要,这直接决定了人设的合理性,以及观众的接受程度。

不管怎么样吧,人家永山耕三好歹是专业人士,曹志强也不想跟他争,就同意了。

接下来,就是具体演员的选角方面了。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男女主角,不过在女主角已经内定的情况下,其实就是男主角了。

本来永山耕三想找渥美清来演男主角,不过曹志强一听就连忙摇头。

渥美清这个人,曹志强也认识,因为他就是《寅次郎的故事》里的寅次郎,不仅仅是日本家喻户晓的人物,在世界上也很出名。

比如曹志强这个九零后,也知道渥美清这个人。

渥美清的形象来讲,其实很合适当星野达郎这个人物,至于他已经五十多岁的问题,也不是问题,毕竟男人的年龄跨度很大,五十多岁演三十九岁,不成问题。

真正的问题在于寅次郎,或者说渥美清的固定形象问题。

正所谓成也寅次郎,败也寅次郎。

渥美清自从出演《男人之苦》,也就是《寅次郎的故事》之后,因为演绎的太成功,导致大家都认为渥美清就是寅次郎,并且这个印象开始固化起来。

后来渥美清又连续拍摄这个系列的电影,导致这个固化印象越来越严重。

换言之,现在很多电影跟电视剧,都不敢找渥美清来出演的原因,不是因为渥美清的演技不行,而是他的形象已经固定化了,而且固化严重。

只要渥美清出现,他演啥,别人都会把他当做寅次郎。

就好像周星弛演喜剧出名后,哪怕他板着脸,一本正经的演正剧,别人也会下意识的笑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