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收获

其二便是官职,毕竟官僚组织里,权力总是和一定的官职挂钩的。王文佐现在是正五品的定远将军,倭国抚慰大使、熊津都督府行军司马,这就是说王文佐同时兼具有在熊津都督府处置兵马、参谋军事和对倭国外交、军事的双重权力,考虑到后者他只需要向朝廷负责,实际上他的权力范围是非常大的,甚至身为他上司的刘仁愿也无权干涉后者,可以说是独任之官了。

其三就是人手了,王文佐出任倭国抚慰大使之后,理论上就有权力开府征辟僚属,建立隶属于他个人的幕僚班子,而作为熊津都督府行军司马,他又有一定的军事权力。前者他打算用来安置投靠的倭人使团、百济人以及原先跟随他的乡党同僚。但是后者就比较麻烦了,由于府兵制的缘故,原有的百济唐军肯定不可能长期驻扎当地,必须定期轮换。而对于唐帝国来说,百济已经是一个非常次要的战场了,有限的兵员肯定是要补充在更重要的方向,偏偏百济又是一个距离本土很遥远的国家,因此不难想象被派到百济来的会是什么样的歪瓜裂枣。以这点可怜的兵力守卫百济都很艰难,更不要说支持王文佐对倭国的军事行动了。王文佐原本是打算从与自己结有恩义的百济人,比如桑丘、王篙、黑齿常之;倭人降众,比如物部连熊等人,获得人手组成所需的军队,但根本还是薄弱了些。这次从长安若能募集一两千人去百济,训练以后拿来当老营,那就把这个缺憾补上了,行事方便了许多。

第四就是钱粮了,打仗说白了就是打钱粮,经历了三年的平叛战争,百济早已是民穷财尽,无论谁坐那个位置,谁都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先让老百姓能吃上糠,再来考虑其他的事情。所以王文佐去百济之后,也不可能从百济人身上刮油水——反正刮也刮不出。那剩下能做的无非是晒盐、打鱼、贸易、修寺院搞香火钱等事了,而这些事情是要本钱的。本来王文佐还想着能不能找谁再借上一笔钱,现在来看就完全没必要了,刘为礼的一半家产,加上从祆庙敲得竹杠,王文佐的身家已经快赶上在成都、扬州、越州、徐州、安阳这些大郡当十几年刺史了。宦囊饱满,可大展宏图。

“在长安这段时间虽然天天心惊胆战,变故不断,但还是收获颇丰嘛!”王文佐笑道,心中也不禁暗自得意,自己若不是来了这趟长安,在百济再怎么折腾,也没法搞定上层关系、募兵和这么多钱,官职也不会有这么高。所以凡事还是不要怕折腾,你看刘仁轨一把年纪还敢白衣渡海,现在也不翻身了?他当初要是不来百济,早就被李义府给弄死了。

“对了,那两位殿下怎么安排呢?留在长安哪里都不合适,一旦被人发现便后患无穷,总不能让她们和我一起去百济吧?”

王文佐正踌躇满志,突然想起李下玉姐妹的事情,顿时觉得肚子有点疼,每当他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他都会这样。他回想起那天夜里第一次遇见李下玉的情景,那少女虽然蓬头垢面,但星眸玉肌,琼鼻红唇,确是一位难得美人,更不要说她的尊贵身份了。不过王文佐并没有幻想自己和对方之间会产生任何特殊的关系——高宗武周时期的上层内斗残酷程度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里都是数得着的,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呀!

“算了,好人做到底,反正这次去百济也要顺路回一趟老家,到时留笔钱给柳五郎的遗孀,就说是自家远房亲戚,安置在他家就是了!”

王文佐打定了主意,也不再多想,柳五当初在军中对自己多有照顾,此番回去肯定要去看看他的遗孀,寡妇照看两个孤身女子,却是正好。

转眼又过了小半个月,兵部的文书终于下来了,让王文佐以熊津都督府行军长史的名义征发军士,兵额两千。王文佐前脚收到文书,后脚就搭起了架子,不过几天功夫,就把两千兵额招满了,都是精悍青壮,速度之快,令人咂舌。

————————————————————————————

金仁问府。

“刘公!”王文佐飞快的走下台阶,向刘仁轨躬身行礼:“您要来为何不早些派人来说一声,让在下出门迎接!”

“呵呵!”刘仁轨笑道:“三郎你我是百济的旧识,何必如此拘礼呢?”

“请,请!”王文佐把住刘仁轨的右臂,伸手延请道:“刘公,听说朝廷这次让您出任御史大夫,这可是大喜事呀!”

“呵呵,三郎你不也出任倭国抚慰大使吗?我们彼此彼此!这虚礼就都免了吧!”刘仁轨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