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祸宦+番外 沉九襄 1580 字 3个月前

晏清颔首称是,送走了何弘化,他怀抱着文牍往架子那边去,听见赵瑞成在后头直将何弘化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一遍,口条之顺溜,令人叹为观止。

他一边归置文牍,一边忍不住含笑催赵瑞成,“你别闲着,去找那封水患纪要,找到了放在桌子上,待会儿我自己去中书,你自行去用午膳。”

赵瑞成答应着,又有点不好意思,“咱俩应该有难同当才对,我怎么能撇下你一个人去吃饭。”

话说完就听见他肚子里咕噜咕噜响了两声,晏清挑眉,“你还是去吧,顺便帮我留些饭菜就是了。”

中书、门下处理公务之处在宫城东边,晏清最初进宫当杂役时曾被分派到此处过一段时间,是以如今走来也算轻车熟路,进弘文阁将水患纪要承给中书令方纪存,正碰上几位大臣到来,欲在阁中商议禹州水患之事。

方纪存接过纪要,便随手指使他在一旁的桌边就坐,要他将此次商议要点随同记录下来。

晏清自然求之不得,躬身称是,缓步到桌边落坐,一边聚精会神听这些当朝的股肱之臣各抒己见,一边手下奋笔疾书,每每听闻一些独到见解,心下亦是赞叹不已。

但文人素来喜爱引经据典地说话,有时长篇大论下来真正有用的不过就是那么几句,一场商议整整持续了三个多时辰,待他们停下来,晏清手底下也还是满打满算写了四张纸。

其余几位大臣退下后,方纪存要他将纪要递上来,垂首看了眼,下笔工整,记录详尽直取要点,通篇未见一句废话,可见他本身也读了不少书,才能从言山辞海中挑拣得出真正有用的。

遂抬头问他:“你叫什么名字?”

他回说:“晏清。”

方纪存点头赞许了句:“海晏河清,万世升平,好名字。”

大约这样的好名字更易于让方纪存记住他,而后若再逢他往中书递送文牍,碰上了方纪存,对方多多少少总会交代他一些文书上的差事,他自然求知若渴,但有不懂之处,便虚心求教。

临近秋末冬初的中午,天儿也总是阴沉沉地,栖梧宫大门紧闭,室内处处都燃着烛火。

皇后自先前儿一场大病后便畏冷的厉害,这时候才刚转凉,她手里便已捂上汤婆子了。

偎在软榻上看内府局今岁的宫内开销,低着头看完了眼下的一页,有些乏了,便随手拿起来递到对面,“你替本宫对照前三月的册子看看吧......”

话说出去良久没有回应,她抬起头朝空空如也的对面看了眼,垂眸笑自己一声,还是放下了。粟禾在一边看着心里不是个滋味儿,手上拿起茶盏递过去想转个话头,“每年临近年末总是事多,娘娘看了一天的宮务了,喝口茶歇歇吧,再急也不急这一两天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