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页

苏油还正儿八经地写了封条——“蛤蟆培仙泉,非科考不得擅用!”

苏洵叹息道:“明润你忘了科考的水都是考场胥吏发放下来的,你带进去就算是作弊!”

三个小的:“……”

过了三峡,到得江陵,大家在此下船,改行陆路。

而大船则要继续南下,直抵扬州,然后通过江南运河折回汴京,估计等到达的时候,应该已经是冬日了。

苏洵带领大家换上马车东行,途径荆州,浏阳,襄阳,南阳,唐州,许州,汝州,一路寻访胜迹遗址,一路给苏油讲解地理形势。

中州风物自然又是不同,荆州由无数三国故事;襄阳南阳,大家都在抢卧龙先生;许州乃汉魏许昌故郡;汝州瓷窑蜚声华夏……

一路访问,倒是不愁无聊。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时至五月,苏家一行人终于抵达了大宋的京城——汴京。

汴京城是一座比成都还要热闹得多的城市,规模宏大,人流如织。

沿街都很繁华,“重城之中,双阙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非勋戚世家,居无隙地。”

苏家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置产买房。

苏洵生性不奢侈,因此只在靠近内城的西南角,宜秋门的附近,买了一所占地半亩的宅子。

用苏轼的说法,是“所居厅前有小花圃,课童种菜,亦少有佳趣。傍宜秋门,皆高槐古柳,一似山居,颇便野性也。”

说得好听,其实就是一处郊区,但是即便如此,也花了嫂嫂不少的钱。

真别小看,欧阳修大学士还苦逼地租着朝廷分配的小房子呢。

分房也简单,苏轼住东厢,苏辙住西厢,苏洵住正厅东室,苏油住正厅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