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2页

刘向在《说苑·君道》里评价尧帝:“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穷民。痛百姓之罹罪,忧众生之不遂也。有一民饥则曰,此我饥之也;有一人寒则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则曰,此我陷之也。”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评价舜帝:“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这几乎是对帝王的最高评价。

占城这一年来的局势走向,似乎冥冥之中有一双大手,将它一步步推向大宋。

你可以说它是“阴谋”,但是你没有证据。

而在天下人眼里,只有另一个更加完美的解释,这就是——“天命所归”。

整个事件中,大宋没有发一兵一卒,唯一一次战事,还是诃黎丧心病狂主动攻击,大宋被迫防守,之后也没有追罪。

其余的一切,都是占城自己的作为,大宋在整个过程中,完全是仁至义尽的大国风范,毫无瑕疵地履行了宗主应尽的职责,努力呼吁各方冷静,力图弥合裂痕,重建和平。

陛下仁慈而宽宏,不但没有趁火打劫,反而对诃黎的挑衅,报以极大地容忍和克制。

在旧王献上《托政国书》之后,陛下依然谦逊地没有接受,而是“痛百姓之罹罪,忧众生之不遂。”指示交趾郡,尽力收容救治难民。

横比全天下,纵比两千年,还有这么大公无私,仁慈崇高的君主吗?!

占城国纪断绝,没有人动手,诃黎自己被自己的吉祥物踩死了,这不是天意,什么才是天意?!

还有那七百头大象不愿意归国,怎么就那么灵异?

至于为何诃黎进攻的时候正好有五百新军拉练到了会安镇,为何会安镇有那么多的军事储备,为何五间仓库被烧,却没人能进入会安镇烧杀抢掠,为何王珍和奉炎军南北阻截横山关的时间节点那么同步,还正好是关上粮食告罄的时候……

甚至到为何老王会献上那道《托政国书》,为何王珍那死胖子夜战突然如此厉害,为何两千神秘的蓝衣军出现在旧州城头,为何三州义军突然多了那么些指战员……

请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和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