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大结局

“小琪,咱们当初说好的,等你这部小说完稿后,咱们就要二胎的。”

梁宏杰看出沈林琪的不情愿,便提醒她道,沈林琪扶额,这家伙想要二胎的愿望究竟有多强烈。

“我不是故意逼你,我是怕我们走后,早早孤单,虽然有的亲人不是人,但是不能否认,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妹,比起陌生人,感情上更加牢固,而且像你和温静这样的好朋友,能不能拥有得看运气的。”

梁宏杰继续劝说,沈林琪头一次知道,原来这家伙还有唐僧念经的潜力,被他唠叨得头大,赶紧出声打断他:“停,我没有说不生啊。”

“小琪,难道你要早早像我们一样,没有一个可靠的亲人,如果不是我们运气好,交了几个朋友,真是遇到事儿的时候,伸把手的人都没有,早早也不知道有没有我们的运气呢。

小琪,我知道你的心结,你放心,你的那些亲人极品,是因为你爸妈重男轻女,没有把孩子教育好,我们就不一样,我们会教导他们相亲相爱。”

沈林琪抬头看了看自家的房顶,木质的房顶比起后世的水泥天花板,或者精装的各种精致的天花板,都非常有格调,如果旁边没有一个喋喋不休的男人就好了。

为了自己的耳根子能够清静,沈林琪不得不再次表明自己的立场:“好,咱们生二胎。”

梁宏杰本来还打算劝呢,没有想到沈林琪竟然同意了:“小,小琪,你同意了。”

沈林琪没好气地说道:“早以前咱们不就说好了吗,刚刚我也没有说不生啊,是你一直在叨叨。”

梁宏杰尴尬道:“咳,咳,我是看你表情有些不情愿。”

沈林琪白他一眼:“如果一怀孕,我的生活就要被打乱,别的不说,最起码孕后期,还有坐月子期间,我是没有办法上学了,到时候就得休学,唉,想想这些麻烦事儿,我能不头大吗?”

末了又叹气:“你说为什么就不能是男人十月怀胎?”

梁宏杰被自己媳妇儿的这句话雷得不轻:“自古以来就是女人生孩子,哪里有男人十月怀胎的呢,你啊,竟瞎想。”

沈林琪自闭了,她当然知道自己刚才的话,听起来有些异想天开,就是她穿越前生活的那个年代,都没有办法让男人生孩子呢。

这边梁宏杰见媳妇儿神色闷,便赶紧又说了两句软话,这才把人哄高兴了,他心底里也默默擦汗,别人家媳妇儿生孩子,就跟母鸡下蛋似的,男人几乎不用操一点心,而他们家呢,还没有怀上呢,他就要捧着,这是怀上了,前路风景如画,他不敢想象。

“既然要孩子,那么咱们做父母的,就要为孩子着想,从今天开始,你不许抽烟,不许喝酒,要时刻保持着健康状态。”

沈林琪巴拉巴拉地说着备孕注意事项,这年代还没有优生优育的概念,但是为了孩子着想,她既然知道,就不能什么也不做。

这回轮到梁宏杰头大了,虽然他烟瘾不厉害,喝酒也是偶尔,但是这要是有意识地杜绝,说实话,还真是有些难受,想要出声反驳,就听到自己媳妇儿继续说:“当然我作为妈妈也不能够例外,我自然也得陪着你,一起约束自身,争取以最好的身体状态孕育孩子。”

梁宏杰哭笑不得,这安慰也仅仅是安慰,谁让媳妇儿本来就不抽烟,不喝酒,这杜绝不杜绝,根本对她造不成影响,好吗?

憋屈的某人说不过媳妇儿,只能一低头堵住了媳妇儿那张喋喋不休气人的小嘴儿,生孩子可不是靠嘴巴说,就能够说出来的,得靠他使力气呢,不过这过程,就是再辛苦他也喜欢。

两个大人在里间炕上造人,外间小床上的早早呼呼地睡得正香甜,她是今年过了植树节,天气变暖之后,就被爸爸妈妈移出了里间的炕,晚上睡觉在外面的小床上,本来她爸爸还想要把她给移动东厢房呢,还是她妈妈心疼她年纪小,坚决不同意她一个人睡西厢房,只让她在外间,这样晚上有动静,他们做父母的也能够知道,所以说疼爱儿女上,父亲比起父亲总是少了点柔软和细致。

虽然说要准备生二胎了,但是孩子这事儿也要看机缘,不是说怀上就能够怀上的,在梁宏杰努力了一个月,沈林琪的例假如期而来的时候,别提多颓丧了,更别提最近局里越来越忙,因为先前国内影视作品,要出口到国外或者香江等地区,所以他们国内也从这些地方进口了一些作品。

本国的作品虽然不少,质量和剧情都好,但是耐不住国外的,或者香江地区的更加新鲜啊,而且也更加大胆,于是便有些年轻人无所事事不学好,开始学着香江电影里面那样,拉帮结派地做些扰乱社会治安的事儿。

局里的公安真是忙地脚打后脑勺,喝水吃饭都跟打仗似的,梁宏杰这个副局长通宵加班,那就是常态,这个时候哪里还顾得上二胎的事儿,好容易有点时间,都抓紧时间补充睡眠去了。

而他这样,让有些不堪重负的沈林琪松了一口气,再这样夜夜笙歌下去,她就要受不了了,既然不用应付男人了,沈林琪便把精力放在了学业上,她今年是不准备再创作作品了,孩子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就是自己的文学功底,跟一些资深作家来说,真地还稚嫩得很,趁着在学校,这么浓厚的学习氛围,她沉淀下自己也好。

当然事业方面也不能丝毫不关心,她只是放在这块的精力少了,小说《绣花针》正式出版了,这一次她没有再用“沈慧”这个笔名,鉴于那次闹出的那场事故,她放弃了用两个笔名的打算,本来就都是她,何苦去搞分裂呢,然后再有不知情的人,闹出什么事儿来,还不够麻烦的。

而《绣花针》小说一经上市,虽然没有如画册《绣花针》势头猛,但是据老洪说后劲十足,根据市场反馈,还有读者来信,大家对于这本小说的喜爱不言而喻,甚至还有读者写信向她表示感谢,说她救了他们家。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这位读者和自己的妻子都是知青,回京城后一直没有找到工作,考大学也没有那能耐,最后一咬牙便去了深城闯荡,在深城开了一家小餐馆,他们手艺好,卫生做得也好,生意一直不错,每天到他们店吃饭都得排队的那种,这就招了别人的眼,联合几家餐馆,跟他们家打起了价格战。

本来做餐饮的,也就是挣一个辛苦钱,他们哪里有钱赔本跟那些对抗,可是不调低价格,客人就少,他们那几天别提多着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