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1 章

西州的冬天比南边来得早, 春天自是来得晚些。

南境已是山花遍野,这里杨柳才开始抽枝。

办书塾的事已经提上日程, 官府那边选好了地基, 木工和泥瓦匠正忙着建房,哪家有得闲的汉子,也会自发地前去帮忙。

一群半大的孩子时常围在外边看, 眼底盈满欣喜和渴慕。

穷人家的孩子读书从来都是奢望, 如今却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心中的欢喜不言而喻, 封朔在民间的呼声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姜言意听说封朔刚前往川西那会儿, 川西那边的百姓拥护那波山匪, 没少给他使绊子。

面对军匪, 还能硬碰硬凭实力说话, 百姓反抗, 手段温和了镇不住,手段强硬了又会被扣上一个欺压百姓的屎盆子。

亏得封朔如今名声大好,拥护山匪的百姓先起了内讧。

山匪头子同封朔交过一次手后, 逃回山上再也不敢同封朔硬来, 一边以池青为人质做胁, 一边借住地势死守。

战局目前是僵持了下来, 姜言意听陈国公说, 那波山匪在川西得人心,封朔若是把他们招安了, 就相当于不费一兵一卒拿下了川西, 此后名望和势力也都能更上一层楼。

估计封朔也是这么个心思, 只不过那山匪头子怕是不好劝降,得费些功夫。

比较棘手的是渝州的战事, 韩拓带着三万兵马和五千重骑前去增援,但他先前没同朝廷重骑正面交锋过,不知重骑在战场上的厉害,对面领兵的又是朝中老将,经验老道,韩拓吃了败仗。

渝州虽是勉强守住了,但兵马折损厉害,韩拓自己也受了重伤,不能再出战,一时间渝州那边士气低迷,岌岌可危。

兴安侯县主得知渝州怕是要失守,在消息传到西州的当天,就带着当初护卫她们父女来西州的三千将士杀回了渝州。

随后封朔的调令才从川西送来,安永元得镇守西州,由楚昌平带领五万兵马前往渝州接替韩拓。

姜言意做生意还行,在这些金戈铁马定乾坤的大事上,就深感自己无能为力。

行军打仗,素来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渝州的军粮不从西州运送,而是从衡州、禹州走水路运过去。

方便面不管饱,但在紧急情况下能垫肚子,加上味道好,不少将士都比较青睐,西州大营火头营那边赶制不急,分了一些出来,让姜言意的面坊接活儿。

罗铁匠自从用精铁打出一台手动版简易压面机后,这段时间又陆陆续续做出好几台,面坊的产量是从前的好几倍。

对于前线的战事,姜言意心知自己干着急也没用,便把所有精力都投到了生意上去。

面坊开加盟店可比如意楼容易多了,徐掌柜和商会那些人还盯着泗水城如意楼这块蛋糕时,姜言意已经不声不响地把面坊开到了西州以南的州府。

方便面在西州卖得火热,但因为交通和战乱的限制,在别的地方还没掀起热潮,面坊一开始在民间的生意不怎么好,不过有军队那边的需求支撑着,倒也不至于开垮。

等百姓都接纳了这类可干吃也可泡水即食的神奇索饼,有机灵些的商贾想来分一杯羹,却发现生意怎么也做不起来。

毕竟面饼好做,搭配面饼的酱料再怎么调制,却也调不出那个味,加上姜言意的面坊在那边先抢占了市场,又有一套成熟的经营模式,新店很难越过老店去。

忙起来就容易忽略时间,转眼便是三月中旬,到了秋葵出嫁的日子。

罗铁匠置了新屋,身上没剩多少银钱,但还是租了一抬花轿,请人一路敲锣打鼓前来迎亲,该有的体面都给了秋葵。

西州家境殷实些的人家,嫁女儿备的嫁妆通常都是六抬。

姜言意拿秋葵当半个妹子看,嫁妆自是给她备了六大抬,又添了两小抬的衣裳首饰。

以罗铁匠的家境,秋葵穿绸戴金容易被人说道,姜言意也怕招来罗家三姑六婆眼红,秋葵应付不了,所以那些首饰,都打了纯银的,只背地里给了秋葵一对足金的镯子压箱底。

秋葵没有娘家人了,早上还是姜言意帮她梳的头。

秋葵一直很安静,直到盘好头发,要给她脸上抹胭脂时,才突然叫了声:“花花。”

姜言意应了声,问她:“怎么了?”

秋葵转身抱住她的腰,哭着道:“我舍不得花花。”

姜言意好笑着安慰她:“傻丫头,有什么舍不得的,以后你想回来就回来,还和现在一样的。”

话虽如此,但姜言意心中不免也多了几分伤感。

秋葵哭了一场,重新净面后上妆,才蒙上盖头由喜娘扶着出门。

姜言意送秋葵送到大门口处,看着她被喜娘扶上花轿,花轿又被人抬起,和着锣鼓声一路吹吹打打走远,只觉心口一下子有些空落落的。

她在门口处一直看着花轿离开都护府大街,拐弯后瞧不见了,才转身回铺子里。

柜台处有个小马扎,以往姜言意每次从外边回来,秋葵都坐在马扎上,或忙着处理关东煮的食材,或一脸专注地数铜板。

姜言意想到今后自己再归家,就看不见那傻丫头了,没忍住心中的涩然,红了眼。

郭大婶安慰她:“秋葵是个有福气的,东家该为她高兴才是。”

姜言意抹了一把眼,笑道:“我是为她高兴的。”

郭大婶叹了声:“明年这个时候,您也该进王府了。”

想起封朔,姜言意心中难免忧虑:“也不知川西那边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