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田园安宁 善徊 1669 字 2个月前

前世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何宁没能涉及机械领域,只能收集一些模型过过干瘾,再在网上搜集资料或者看一些军事杂志,了解最前沿的军事武器。但要说实际触及机械零件的机会,何宁前世还真没遇到。

幸运的是,这一世何宁可以把他大把的时间用在研究、涉及以及制作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上。他有支持并传授知识给他的家人,有趁手的工具,有合适的器材和环境。

虽然受到时代技术的限制和约束,很多设想无法在技术上得到支持,但不妨碍他利用学过的力学、动力学等知识,换种思路“曲线救国”。

但是,作为一只初初涉及该领域的小菜鸟一枚,何宁依然常常感觉到技术上的束缚和限制,很多时候,理论上可以实现的方案,操作起来却总是遇到这样那样的技术漏洞。

何大爷传授于他的知识是老一辈们一代一代钻研、探索、创新而来的,这些瑰宝往往看似理所应当,并不出彩,但只要看到其本源,就可以以此为基点,进行千变万化的创造。

但时间一长,何宁将这些知识消化吸收后,就总觉得思维受到了限制。老一套固定的模子需要被打破,新的知识需要被吸收,以产生更多的创造力。

这天,正好父亲何大柱要到镇上交一批做好的摇篮,顺便买一头壮实的黄牛。毕竟以后若是经常来镇上交货,老借别人家的牛也不是个事。虽然该掏的租金一文没少过,别人也愿意出借家里的牛,但要是真到了农忙时候,没准会借不来牛耽误了事。

而买牛这事得靠何大爷的眼力,老人家年纪大见识多,对牛也有几分了解,是此行不可或缺的人。

何宁也打算一起去镇上。一来呢,到这里这么久了也没出去逛过,老在家里憋着思维都固化了;二来呢,能到镇上别的木匠铺里见识见识;这三嘛,还可以去镇上的书局看看,能找到有关木工的书就最好不过了,即便没有,那能找到关于这个世界风土人情的奇闻异志也是不错的。

而何安也被何老娘交与了生活物资采购的重任,需要一同往镇上去。

何大柱选的这天正好是镇上赶集会的时候,热热闹闹的的集市里有不少卖小吃的,卖菜的,卖胭脂水粉的,还有吹糖人,捏泥人儿的,运气好时还能在码头附近碰到杂耍的。这个镇子不大却能如此热闹,得得益于镇子依偎的河流——定中河,镇子依定中河而建,又因定中河而繁盛,顾名曰“定中镇”。

定中镇上的所见所闻让第一次见识到古代镇子的何宁吃了一惊,看来这里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民安物丰。

四人一路走马观花,倒也不耽误正事,先跟着何父到一家杂货铺交了货。

这件杂货铺名“稚淑坊”,名字起得秀气也让人一目了然,店内专卖各种女士及幼童用品,小到银针彩线、首饰布匹,大到织布机、屏风、美人榻等应有尽有。虽然种类繁多,物品琳琅满目,却因合理的摆放布局而不显得杂乱。不得不说其老板绝对是个精明玲珑之人,懂得女人与孩子的钱最好赚的道理。

何氏摇篮在镇上的第一笔生意就是和稚淑坊做的,何父还应店主的建议给品质上好的摇篮上雕刻了寓意吉祥的图案。

虽然这些除了好看就没什么别的功能的图案在和宁看来甚是鸡肋,但也不能就这么忽视市场回馈的信息。为此,何宁还花费了不少功夫在学习雕刻上,奈何确实对此兴趣寥寥,水平也只能达到个入门级。

何父在稚淑坊交了货,何安也正好购置了一批母亲李清交代买的针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