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话、御书房争议

何况甭管是有人截换了急报,还是急报的内容为真,派去乌月关的人哪,没点真本事那都是妥妥的九死一生,因为调兵不是一时的事,可乌月关之事却已是容不得等。

这去乌月关的人嘛,就值得底下这些人推个面红耳刺了。

底下那些基本都是大世家出身,不是大世家出身的又是文臣,这不,欺软怕硬着,他们很自然就会将目光转向没背景又能力强大的贤王身上。

要说在场谁去乌月关能在保证自个全须全眼的回来外,还能甭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平定乌月关之事,也就只贤王一个了。

【想到这,皇上颇是痛心。】

等到互相争吵不休时,他再万般无奈之下,只得不舍的将贤王派离京城。

完美!

好在皇上虽懵但其反应快,压根没让人看出他怔神的立马就驳回了祈宝儿的话,“不成,你乃兵部尚书,乌月关之事还未到非你不可的地步。”

话落,视线在底下众臣中扫视着。

被扫到的一个个可以说至少有一半都是那叫一个汗毛倒竖。

如此大事能被皇上召到御书房里来商讨的人,那都是朝中数一数二的大臣,换句话说,都是二三把手。

乌月关这事儿,谁都看得出来去的人啊,基本上是个十死无生。

但凡是有那么几分的希望,他们还会为自家的子孙辈争一争,这可是大功一件。

可这种完全看不到希望的···

这时,一位胡子发白的老将痛心疾首的站了出来,“若老臣再年轻个几年,此事老臣定当是义不容辞,无奈老臣这身子骨不争气,恐是连半道都走不到。”

说着,还抬手抹了下泪。

祈宝儿默默的退回了原位,被封贤王之后,她无论是上朝还是在御书房议事,这位子都仅次于太子殿下,是百官之首位,立于左侧第一位。

位子最前,又是侧边,那看真相的视线比皇上的位置还好。

就如现在,在皇上那儿看到的是老将在抹眼泪,可从祈宝儿这儿看过去,那个去的,那眼睛分明是老将自个硬给搓红的。

得,又是戏精。

不过这位老将说的话倒并没假,老将姓贺,已经七十有六了,在军中的生崖是足足有五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