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盐政衙门

一月前贾蕴便知道林如海突发恶疾之事,崇明帝还派遣宫内御医来扬州为林如海治病,恩宠不可谓不甚。

本来钦差来江南办差,各地盐官应当在盐政衙门等候。

只不过,贾蕴一行人是轻装简从,一路沿着黄泛区疾行,除却必要的休整,他们一刻也未曾歇息,比预定的到达时间早了好几天。

做出此等决定的自然就是忠顺王,贾蕴还没资格非议。

不得不说,贾蕴以往了解的红楼中,忠顺王叙述甚少,故此不甚了解,可这一番接触,才知忠顺王文能管户部,武能驭良驹。

这一路疾行,便是贾蕴这个久居行伍的人都吃不消,而贵为亲王的忠顺王竟丝毫不落下风,着实是令人惊讶。

细想一番,红楼对忠顺王爷虽叙述的少,但能成为短短几年升任亲王,绝非仅是崇明帝一母同胞,其能力不可忽视。

小吏闻言赶忙下去安排,而忠顺王此时也是心力交瘁,这趟差事,怕是不好办了。

事暂告一段落,忠顺王似乎想起了什么,偏头对着贾蕴道:“盐政衙门的林如海是你的姑祖吧?”

贾蕴先是一愣,旋即回道:“禀王爷,正是。”

按辈分来说,林如海的妻子贾敏是贾蕴的姑奶奶,而林如海正是贾蕴的姑祖,林黛玉则是贾蕴的姑姑。

忠顺王点了点头,旋即感慨道:“数年没见过了,今日刚好去瞧瞧他的身体如何,贾蕴,你也跟着去吧!”

林如海既然能坐上两淮巡盐史,表明正是崇明帝的心腹,忠顺王认识也是理所当然的,说不准,以前还是知心好友呢!

话罢,忠顺王便起身朝着内堂走去,贾蕴一言不发地跟了上去。

盐政衙门二进院内,皆仿照衙署,可见中厅与左右二厢房,为各个部门办公和处理盐务之场所。

穿过中厅便是第三进,也就是后宅了。

这里是巡盐御史和家人的住处,处处皆有盐兵把守,外男不得入内。

盐政衙门不是寻常衙门口,盐政衙门内有三百盐兵,专缉私盐。

盐是百姓的必需品,可盐价却奇高,不是一般穷苦人家负担的起。

因此,也就有了“农民粜终岁之粮,不足食盐之价”的说法。

而私盐相较与官盐,便宜数倍。

在高不可攀的盐价面前,穷人只好少吃盐,甚至不吃盐,或者买私盐。

而且私盐制作的成本比较低,利处极大,自然就有不少不法分子投机取巧,贩卖私盐。

贩卖私盐,历朝历代都是重罪,《大乾律例》严禁买卖私盐,规定买卖双方都要受到严惩:“贩卖私盐者发配两千里充军,买私盐者杖一百。”

一百板子,这是打死人的节奏。

敢走私私盐者,都是将脑袋别在裤腰上的亡命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