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崇明帝的忧愁

既然无所谓,自是不会去在意,而且除了宗籍还是好事,起码不会无缘无故被所谓的亲族给坑了,若是贾蕴知晓了此事,那真的拍手叫绝。

崇明帝闻言亦是诧异,接过几张纸,垂眸阅览着,一张张翻过。

“将贾蕴除籍?剥夺姓氏,这贾蕴为朝廷办事,贾家就除籍以报,只顾亲亲相隐,眼里只有宗族利益,置国家法度于何在?”崇明帝放下手中的信纸,面色淡漠,冷声说道。

贾蕴办的是皇差,在极短的时间内被筹措了赈灾银粮,解救了无数灾民。

黄河水患,赈灾的越及时,百姓就少受苦难,对于贾蕴一行人办事得力,崇明帝是极为满意的,甚至还想着在贾蕴回京后封赏一番。

可这人还没回京呢!反倒是先被宗族除籍了,比他的封赏圣旨还快

高贤闻言心头一凛,他晓得崇明帝向来是看重贾蕴,有时比他这个近侍还要受宠,贾蕴尽心办差,却落得个如此下场,着实让人心寒。

而崇明帝暴怒也实属正常,试问尽心为皇帝办差之人,却得不到好,这让天下人如何看待,以后又有哪个敢尽心办差?这不是打天子的脸面吗

崇明帝沉吟了片刻,终是不再多言,毕竟宗族族法是受朝廷认可的,宗族处置族人亦是名正言顺,崇明帝不可能自打脸面。

孟子曰:“国子本在家。”

大乾朝是封建王朝制度,是高度集权化的政治体制,大乾朝疆域辽阔,加上交通不利,不可能将其权力深入草根阶级,朝廷法度对于乡村僻壤之地显的鞭长莫及,因此,“家法族规”便成了皇权延伸的路径。

各家家法虽大同小异,可都有忠君守法,与朝廷遥相呼应。

也因此,朝廷方面是承认“家法族规”,当然前提是忠君守法。

贾蕴行事激进,当街弑叔,“家法族规”确实能惩治,逐出家族亦是情理之中,不过却未对贾蕴的前途经济有什么大的影响,这也是崇明帝沉默不语的缘由。

崇明帝思忖片刻,语气冷漠道:“那个贾瑱是何人?”

高贤闻言忙回道:“主子,那贾瑱是金陵贾府三房的人,时任扬州大营参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