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火耗归公

当然,其中会有人持反对意见,可对于庞大的官员组织来说,毫无疑问是螳臂当车。

既然没什么阻碍,国库又能得一笔进账,崇明帝何乐而不为?

果不其然,崇明帝神色愈发满意起来,看着贾蕴也是愈发喜欢,开口道:“不错,此策可行。”

贾蕴见崇明帝满意起来,心里也是放松不少,只要天子满意,自己就吃不了亏,沉吟片刻,贾蕴提醒道:“陛下,此策虽好,可陛下仍要谨慎为之,火耗银到底是百姓所缴,若是施行不利,有的官员看出其中的破绽,从中大捞好处,大肆敛财,既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又滋生了官员的贪污腐败行为,于朝廷不利,此点还请陛下仔细斟酌。”

所有的政策都是由官员执行,尤其是在古代,交通不发达,官员的权力极大,几乎就是土皇帝,若是官员不法,再好的政策也会成为他们的敛财工具,苦的还是百姓。

对于贾蕴的直言,崇明帝并无不满,他就是喜欢贾蕴这般直谏,每每都能戳中要点。

忠顺王点头道:“皇兄,贾参领说的极是,这火耗银如何收取,如何发放养廉银,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若是收取过多,无疑给百姓增加负担,可若是少了,反倒毫无益处,所缺部分还是得由朝廷贴补。”

崇明帝闻言慎重的点了点头,抬眼看了看贾蕴,道:“此策既然是你所提,你可有什么想法?”

贾蕴恭敬回道:“陛下,臣以为,各省之间银子的成色各不相同,损耗程度也各有差异,若是按统一标准,怕是祸患,只怕是要仔细分别,这般大的事,臣是毫无头绪。

由于技术原因,各地银两的成色不一,比如京都松花银、天津有化宝银和白宝银、苏州有苏元锭、扬州有扬漕平银、镇江公议足银等等,其成色各有差异,收取后重新熔铸的损耗不小,故而有“轻重难定,亏耗滋多。”的说法,要是真按统一标准,银子成色好的便会吃亏,成色不好的则会占利,如此一来,难保下面的人会为了少缴纳火耗银生出小心思,拿成色不好的银子缴税,到时损害的还是朝廷的利益,到时此策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成为朝廷的负担。

崇明帝闻言觉得甚是有理,对于贾蕴毫无头绪也无不满之处,毕竟贾蕴是武将,能提出政策就已经非常难得,总不能希望贾蕴把事办的妥妥当当,若是如此,干嘛还要百官?

说到底,若想完善这条政策,还是需要靠那些文臣仔细商议。

此时崇明帝神色好看许多,神情也温煦起来,整个武英殿伺候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贾蕴,你很不错,需要什么赏赐,你直接说,朕都应了你。”崇明帝一高兴,开口承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