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莽撞之罪

对此,贾蕴也能理解,毕竟各朝各代都有这样的现象。

贾蕴沉吟一声,开口道:“打天下靠将才,治天下靠贤士,古人早就说过,成大事者,既须尚武,更需养士,文武兼备,方可富民强政。”

崇明帝不以为意,开口道:“如今不是太宗时期,需要的是治国贤才。”

贾蕴闻言知道崇明帝的态度,比喻道:“陛下,文士就相当于陛下常用的右手,无论是批阅奏章还是用膳,都是习惯于右手,自然会多加重视,不常用的左手就相当于武官,虽用的少,可若缺少,却是极大的不利,只有双手健全,旁人才不敢招惹陛下。”

听着贾蕴通俗的比喻,崇明帝不由地看了看自己的双手,似乎觉得有那么些道理,沉吟片刻后,崇明帝想着贾蕴之前提起的几个建议都颇有用处,想了想,便询问道:“你有何看法,仔细说来。”

贾蕴闻言忙说道:“而今文官对武官颇有掣肘,就拿饷银这一件事情来说,户部与兵部都能寻到由头卡拿京营,所以臣觉得是不是可以成立一个类似内阁的衙门,专职处理武官事宜,如此一来,文武百官才能各尽其职。”

“成立一个专职武官的衙门?”崇明帝闻言神情一愣,思忖片刻后说道:“类似明朝的五军都督府,这有何用处,简直是无稽之谈。”

贾蕴闻言忙说道:“陛下,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臣的意思是建立一个类似内阁的衙门管理武官,新衙门之内只有调兵之权,无领兵之权,设立武官首尊,旗下次尊以及数名辅臣,采取内阁的“票拟”制度,根据陛下的旨意草拟诏令,经陛下批准再行军国大政,”

崇明帝闻言沉默了许久,而贾蕴也耐心的等候,他知道崇明帝一定会心动,毕竟贾蕴此举虽然是在为武勋牟利,可是崇明帝得到的好处更加不少,旁的不说,单说成立新衙门之后,这个衙门是在天子手中,这不就意味着兵权回归天子手中,并且新衙门之内只有调兵之权,而无领兵之权,在外将领只有领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这也防止有人拥兵自重的可能。

果不其然,崇明帝看着贾蕴说道:“你可知文官是不会同意此事的。”

建立一个类似于内阁的武官衙门,这无疑是在分文官的权力,毕竟若真的建立这么一个衙门,那就代表文官与武官地位持平,文官优越的身份也就不复存在,所以他们一定会大力反对。

贾蕴对此早有腹案,开口道:“陛下,此事对武官百利而无一害,他们自然支持,只要陛下有此意,不需陛下多言,臣等武勋一脉当为先锋。”

武勋一脉的凋零根本之处就在于朝廷的重文轻武,要是朝廷能建立一个与内阁相持的衙门,武勋们怎么不会不支持?

崇明帝没有第一时间回应,反倒是摆手道:“好了,朕知道了,你暂且下去,朕会好好考虑的。”

贾蕴知道事关重大,崇明帝需要考虑的东西很多,所以不会轻下抉择,不过贾蕴的话既然已经说了,剩下的也就不再是贾蕴能考虑的东西,毕竟天子不是他,他只有建议之权,并没有做主的能力。

于是乎,贾蕴躬身行礼,旋即便退了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