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你和冠军都归我 陈隐 1599 字 3个月前

宋仰还是毫无缓冲地栽倒在地,单膝着地,双掌撑在弯曲弓片上。

撞他的是个挺胖的外国人,见状倒抽一口凉气,一把将人扶起,接连道歉。

“That's okay.”宋仰起身后的第一反应不是检查身上是否磕伤,而是捡起地上被压到的弓片,好在没什么大问题。

李浔在观众席上找到自己的座位,A区1排18座,平行于箭道,与起射线仅有几米距离,是视野绝佳区域之一。

十多年前,在南城举办的全国射箭锦标赛上,宋仰就是在这个位置看他的,现在宋仰一转头,也可以找到他。

能买到这个位置的票倒不是因为他抢票早,也不是出价高,而是射箭本就是冷门运动,除了澳门本地人和一些运动员家属,亲眷,很少有粉丝会特意赶过来看比赛。

此时距离第一轮排位赛开场还有半小时,观众席只坐了一半的人,稀稀拉拉,座椅都是黄颜色的,远看就像是被啃过的玉米棒子。

前排鲜艳的横幅上印着“中国队加油”。

不管是筹备得多么充足的比赛,到了赛场,总是会出现意料之外的状况。

两个摄影师为三脚架的事情大声争论;解说问麦克风为什么没声。

李浔在一片焦急的喧闹声中等待,肩膀忽然被人拍了一下,转头一看,惊喜道:“教练,你怎么也来了?”

其实这样的问题只是不经大脑的条件反射,稍一反应,李浔心里就有答案了。

教练这是过来物色新人的。

理论上来说,国家队挖掘新人是通过省运会、全运会的排名挑的,省运会上表现出色的自然有人向上推荐,但有些好苗子可能出于某种原因,失去了上省运会的机会,又或者说,在省运会上拿了奖,也没被推荐,这就导致国家队没机会接触到这些新人。

青少年的思想是极易被动摇的,尤其是两三年没有什么像样的成绩,可能就此放弃,但如果有伯乐发现,稍加指点,又是另一桩事情了。

所以国家队的工作人员也经常到各地考察,挖掘新苗。

李浔的边上没人,王南风一屁股坐下:“你小子不是跟我说回家看老爸么,怎么跑这来了?”

“有熟悉的队员就过来看看,我过两天就回去。”

“熟悉的队员,谁啊?”

“在学校带过的,我的……两个徒弟。”

“一会儿指给我看看。”

话音刚落,身着蓝色制服的裁判员从通道口入场,紧随其后是一批又一批换上队服、戴上护具的运动员。

李浔的注意力全被吸引过去,无暇再顾及其他。

等了好久,终于看见红艳艳的队服。

中国队这次从全国各地选出十六位年轻运动员出征,八男八女,除了宋仰和于慎微,李浔还认出一个女生,是之前在表演赛上见到过的王槡儿。

她和宋仰并排,一路有说有笑地走出来。

宋仰的眼神从头到尾都没往观众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