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合拢

奋斗在大明 名剑山庄 2702 字 1个月前

第四十二章 合拢

只是事情不会是一帆风顺。

四月的一天,本来已经压缩到一里左右的缺口,忽然再次被冲快,黄河水位提高了。

周梦臣过了一天才知道,除却这个缺口之外,其他的缺口都已经堵死了。如此一来,黄河的压力都在这里了。湍急的水流力量更大了,大部分竹笼根本沉不下去。

于是,所有商议之后,改了办法。那就是将竹笼先抬到缺口处,然后用麻绳绑在一起,成为一个大竹笼,然后在几十人上百人一起发力,将大竹笼与里面的石头一并推下去。

只是,这个办法也渐渐不行了。

因为缺口越小,水力越大。

一两吨重大竹笼,在推下去的同时,也因为自己结构强度的问题,还有水利湍急的影响之下,四分五裂,然后这些残骸也无法流下来,被冲到下面去了。

好在周梦臣早有准备。

他从运河那边调来三十艘漕船。

一里也就是三百余丈。周梦臣要做的不是别的。而是将这些船沉在缺口处。

用船只堵缺口的事情,也算是源远流长。在宋代就有过了。而今不过是故技重施。只是这年头船只的操作性并不好。要将船只准确的沉在指点位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好在船只的数量足够多。

在经历过重重失败之后,总算是将十几艘船横七竖八的沉在缺口之处。有了这些船只,水流速度一下子慢了下来。两岸所有人员,几乎是一涌而上,将大量石头撞进竹笼之中,砸进水里。

如此一来,经过了两个月的奋斗。终于让黄河归于旧道之中。

这让周梦臣也大大松了一口气。

而周梦臣这两个月来,一直在河堤之上。他不用做什么。他坐镇于此本身就是一面旗帜了。在地方官府的组织之下,几乎所有百姓都上堤了。

周梦臣顺便以工代赈,凡是上工的人都能吃饱饭。

并制定了一工多少钱的价格。

一工这个概念,现在一些工程还在用,也就是一个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土方量。还因为距离可以做增减。这些都是非常成熟的技术了。

在治水方面,周梦臣发现黄河两岸的百姓都是很熟悉的。根本不用他做什么。明代治河整体思路或许有问题。但是在具体治河技术细节上却是没有问题的。

甚至有些精巧的设计,让人叹为观止。

数月努力终于将嘉靖三十七的水患收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