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看字

最终创造出一种神奇的笔法,叫做“回腕法”,因为好像猿的手部动作,又称“通臂猿”法。

用笔以中锋为主,逆入回腕起笔,然后裹锋重按,收笔时轻蓄出锋。

运笔涩进缓行,时露颤笔、笔势豪宕奇崛,既有古人之痕迹,更突出其个人的风格。

这样的笔画也有一个雅称,叫做“屋漏痕”,是何绍基行书笔法的一大特色,后人也极难模仿得出来。

除了检查书法特征,周至比一般人还多一项法宝,就是通过纸张和装裱来判定年代。

到现在他又更多了一项——对于褾轴的鉴定。

手卷卷起来包裹在外面的部分,卷好后能包住画轴之首,故叫“包首”,能起到保护卷轴、使其免受污损的作用。

包首同时也被称为“护首”“引首”“包头”等,在文献中还有“褾”“玉池”等雅称。

到了明清时期,后来诸多收藏者和整理者,会在包首背面标注内文题目、卷帙号等资料信息,这些也成为包首的一部分内容,而且往往非常具有价值。

最名贵的包首自然是宋锦,古人记录当中,装裱用锦的花色品种多达五六十种,其中包括了名贵的缂丝,可谓缤纷多彩。

到了元代,织绣工艺处于衰退的状态。织物颜色素雅,由绿色和米色相间、纹样大小一致的小方格排列组成,图案较为简单,被称为蛇皮纹锦。

直到明朝宣德年间,织绣工艺得到恢复,但宋代古锦的花样已经失传。

因此明代包首用锦品类不多,但含蓄雅致,很少用艳丽的颜色与夸张的图案,以圆形、方形、菱形、八角形为主要骨架,内填各种花纹。单元纹样尺寸相对较小,内填花卉团纹,主题色调以黄绿为主,比较单一。

清康熙年间,有织锦艺人于无意中搜集到宋裱《淳化阁帖》十帙,揭得宋锦花样二十二种,经过研究仿造,终于还原了出来,最终使清锦繁华如宋,延续至今,生产不衰。(本章完)

()